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白皮书(以下简称白皮书)从介绍数智教育概况入手,
充分调研并分析了国内外G校数智人才的培养现状和显著差异,并以详实
的数据与案例总结武汉大学数智教育的优势与特色,即武汉大学具有支撑
数智人才培养的全栈强势学科:数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图书情报与档案
管理、测绘科学与技术、地球物理学、理论经济学、工商管理、法学等,这
些学科均具有较强实力;武汉大学具备数智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和良好基
础: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、丰富的数智人才培养资源,这些为数智人才培养
打下了良好基础,并取得了丰硕成果。同时,也进一步分析了武汉大学数智
教育当前面临的挑战,包括相关课程尚未形成系统的建设标准和体系、人才
培养尚未形成差异化和梯度化的培养模式、数据资源和实践平台尚未形成
全校共享。由此,提出建设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一体化数智人才培养体系。
培养方案将数智人才培养分为“通识、赋能、应用、专业”四个类型,
采取“分类+梯度”模块化选课、“融通+创新”灵活性设课、“基础+场景”
差异化授课的体系化分类培养思路,将全校数据科学核心课程统一为 18 门,
以求解决专业培养差异化与知识学习统一化之间的矛盾,既可以推动数据
科学与各个专业的交叉融合,又可以利用全校资源,从而有序推进各个专业
的数智化培养。培养方案涵盖数字思维、数字素养、数智课程、数智人才和
数智平台的总体培养目标与思路,支持本科、专业型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层
次,“通识型、赋能型、应用型、专业型”四类人才,以及自然科学、地理
空间、健康医疗、工业生产、金融商务、城乡政务、法务舆情、人文社会八
大L域不同场景的人才培养。
武汉大学数智人才培养方案将按照“学生(主体)全覆盖、课程(客体)
全校选、资源(载体)全校用、教学(本体)全数智、专业(实体)全融合”
的“五体驱动”多面推进落实。充分利用教研相长的导师资源、产教融合的
行业资源与科教一体的研究资源,助推基于“三教融合”的数智人才全方
位培养,为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可用好用的数智人才,武汉大学将以“真
数据(算据)、真模型(算法)、真处理(算力)、真场景(算题)”来训练
学生运用真数据、学会真模型、体验真处理、解决真问题的能力。为此,武
汉大学将整合校内外资源,按照“共建共享、互联互通、交叉融合、开放运
行”的总体思路,构建学校层面的实验创新教学平台,建设平台“标准体
系”和“一站式门户”,汇集“数据、工具、算力”三大资源,支撑人才培
养、科学研究、创新创业和社会服务。
附件:武汉大学《数智教育白皮书-数智人才培养篇》-核心课程统一为 18 门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