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省人形机器 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2027):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,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在四个方面

2024/12/14 9:28:28 3610 
 

日前,《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-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行动计划》)发布,将加快推动安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步伐。

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

根据《行动计划》,到2025年,安徽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,“大脑、小脑、肢体”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,特种、制造、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初步应用。同时,培育2到3家有国内影响力的整机企业和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,打造1-2个产业发展集聚区。

到2027年,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“23456”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。其中,“2”为打造合肥、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,合肥先导区突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,芜湖先导区突出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;“3”为建设三大平台,即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J创新平台、中试验证平台、招引孵化平台;“4”即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;“5”即开发控制器、G功率密度G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、一体化关节、轻质灵巧手、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;“6”即推出面向制造、应急、商贸物流、医疗健康、家庭服务、文旅服务等六大L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,形成示范应用,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G地。

聚焦重点 加快产业创新发展

记者从《行动计划》中看到,我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在四个方面。

在做优整机方面,注重开发面向巡检巡视、设备检修等场景的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;开发面向国网、水务、石化等L域的特殊作业人形机器人;开发面向汽车、3C制造、钢结构、光伏等L域的轻量化大模型人形机器人;开发面向家政服务、养老陪护等L域的智能机器人。

在锻造长板方面,从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“检验检测”等着手。其中“大脑”方面,重点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多类型机器人“大脑”模型。“小脑”方面,推动基于模型和基于学习的双足行走运动控制算法、灵巧操作及人机交互算法等成果转化。“肢体”方面,重点发展伺服电机、驱动器和G灵敏力/触觉传感器等产品,推动一体化关节、轻质灵巧手、软体手、柔性康复手套、双足、电子皮肤等既有成果产业化。

为补齐短板,我省将聚焦G端减速器、长续航动力电池、轻量化骨骼、肌电传感器、感算一体应用技术以及专用软件等短板环节,采取定向招引、技术合作、引进团队等方式,逐步完善产业链条。同时,深度挖掘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有关科技创新资源,加大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孵化。深入开展“大模型+”行动,支持推动传统机器人企业智能化发展。

同时,在共建生态方面,我省将构建省J“创新平台+产业基金+招引孵化基地”创新体系,建设人形机器人数据采集和训练基地、中试验证、检验检测、成果转化等研制基础条件,完善攻关、金融、人才等政策支持体系。

突破关键技术 打造芜湖先导区

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,芜湖产业基础雄厚。如今,芜湖已集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20家,年产值突破300亿元,形成了以埃夫特、酷哇、行健机器人、奥一精机等企业为龙头的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。以鸠江为代表的芜湖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七,获批批J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试点、批安徽省机器人重大新兴产业基地、批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。

据了解,根据先导区规划,芜湖市将重点突破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产业“智慧大脑”“敏捷小脑”“强健肢体”“智能感官”等关键共性技术。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将先导区打造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产业L域前沿技术的发源地、共性技术的创新地、G层次人才的汇聚地、技术转化的承载地、场景应用的示范地、企业培育的新G地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地。





附件:安徽省人形机器 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2027):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,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在四个方面



 
上一篇   下一篇
 
返回顶部
  技术支持
  关于创泽
  隐私条款
咨询热线
 
销售咨询
4006-935-088 / 4006-937-088
 
客服热线
4008-128-728

版权所有 @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运营中心 / 北京市·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
生产中心 / 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太原路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