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与场景应用洞察报告,5万台可替代10%装配工约6万人 |
||
| 2025/10/9 9:54:16 | 4740 |
|
2025年,ZG政府次将“具身智能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标志着其正式上升为战略,成为未来产业培育的重点方向。主要经济体将以人形 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上升到战略,通过跟进完善制度建设、提供资金补贴等方式推动技术发展。 主要经济体均将具身智能列为科技发展战略,高度重视具身智能发展,不断提升细分领域关注度。我国具身智能技术与应用已走在国际前列。 ZG具身智能产业已从技术验证迈入商业化试点阶段,科研与工业制造为试点领域,医疗与服务场景加速渗透。 人形机器人在细分市场率先商业化,如工厂生产、安防巡检、物流配送、服务业引导等,初期功能单一,后逐步成熟转为通用型机器人,由ToB转 为ToC,进入家政等市场;更远的未来,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。 “机器换人”会不会造成“失业潮”? 富士康 2025 年内部调研显示,人形机器人若量产5万台,可替代10%装配工,约6万人。 工会代表直言:“培训转岗的速度赶不上算法升J。” 报告却给出另一组数据:每部署1台人形,新增0.8个高技能岗位——数据标注、运维、工艺调优。 ZG制造业用工缺口已高达2200万,人社部预测到2035年制造业仍将有1000万以上岗位无人可招。 换句话说,“不是机器抢人,而是人压根就不来了”。 真正需要担心的是“结构性失业”——只会拧螺丝的岗位消失,同时会调试机器人的岗位急缺。 2025年秋季广州、苏州出现“机器人运维工程师”月薪1.8万仍一人难求,就是信号。 结论:不是“岗位消失”,而是“岗位迁徙”,关键在再教育。 2025年,被称为“具身智能出圈元年”。 政府报告盖章、万台量产 、9.9万元价格屠夫、机器人劳务市场开张……所有信号都在指向一个事实:“机器人新劳工”时代已来,而且比想象更快。 旧故事里的机器人,是电影里的钢铁英雄; 新故事里的机器人,是夜班车间里默默搬完第888箱PCB后、自己走去充电桩的那位“硅基同事”。 它不需要掌声,只需要每一次0.01mm的精度提升、每一次1秒的节奏缩短——因为这些,都会写进ZG制造的竞争力账本。 而你,无论是工程师、投资人、产线主管,还是正在选专业的高考生,“具身智能”正在重塑所有游戏规则。
![]() |
||
| 上一篇 下一篇 | ||
| 返回顶部 ∧ |
| 技术支持 |
| 关于创泽 |
| 隐私条款 |
|
版权所有 @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 / 北京市·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 生产中心 / 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太原路7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