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
|
《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(2025-2027年)(征求意见稿)》
|
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、G效、规模化应用,到2027年,培育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不少于50家,形成量产
产品不少于50款,实现规模化行业应用不少于100项,量产总规模率先突破万台
|
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
|
提出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,支持建设智能产线、智能工厂,发展柔性化生产、网络化协同、服务化延伸、 数字化管理
|
上海市
|
《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G质量创新发展行 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
|
明确到2025年,上海要打造成为机器人产业创新G地,实现突破性的产业规模和应用场景发展
|
《关于人工智能“模塑申城”的实施方案》
|
组织技术攻关,研发端到端、多模态、空间智能等具身智能算法模型,推进行业出色企业场景开放,试点开展
百台以上机器人规模应用
|
安徽省
|
《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4— 2027)》
|
明确提出到2027年,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“23456”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,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
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G地。重点打造合肥、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。
|
浙江省
|
《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实施方案(2024—
2027年)》
|
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,聚焦聚力整零布局协同化、技术攻关体系化、产业培育集群化、场景应用多 元化、创新发展生态化的培育方向,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。
|
山东省
|
《山东省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
(2024-2027年)》
|
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加快推动山东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,提升 人形机器人在经济社会L域的应用水平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。
|
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
|
指出山东省需以机器人整机制造为牵引,加快突破G精度减速器、G性能控制器、传感器与末端执行器等关键 技术与核心零部件。重点发展服务机器人、护理机器人、康复机器人,及面向安全生产和消防等L域的护理机 器人、康复机器人和特种作业机器人。
|
广东省
|
《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G质量发展G水平应 用行动方案(2023-2024年)》
|
指出深圳市发展G新技术产业应聚焦通用大模型、智能算力芯片、智能传感器、智能机器人等L域,重点支持
芯片和算法的开源通用大模型。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,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 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|
《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(2023-
2025年)》
|
强调通过加强生产链建设,攻关关键技术,强化应用示范,支持企业联合开展产品攻关和产线建设,加速完善 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。
|
《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(2023-2030 年)》
|
依据J政策和《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,结合佛山实际,
希望建成机器人先进集成应用中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