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形机器人需求广阔,2035年有望达千万级销量

2025/4/7 13:57:02 6102 
 

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行业正加速迈进产业 化临界点。2023-25年原型机密集发布并实现迭代,众多科技明星公司和初创 团队纷纷切入新赛道,内地在原型机发布上表现突出,如小米的 cyber- one、 小鹏的Iron、宇树的H1 等。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阔,短期看工业和社 会服务应用,中长期家庭市场潜力巨大。工业人形机器人开启工业制造与物流 柔性化生产新纪元,服务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服务、医疗保健、教育科研等L域 应用前景广阔,供需共振,市场前景可期。2025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“量产元 年”,2030年后产业渗透率将进入指数J增长通道,预计2035年出货量 达400万-1000万台,2024-35年年复合增长率70.6%至84.9%,其中服务人形 机器人份额将上升至84%。

行业正加速向产业化临界点迈进

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探索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。1972年,日本早稻田大学 研发出世界上D一款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WABOT-1, 开启了人形机器人技术 的先河。1990年代,随着研究方向的创新以及控制方法、人工智能等L域的突 破,人形机器人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期。2000年,本田推出ASIMO 机 器 人 , 其运行功能的逐步完善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。此后,人形机 器人在环境感知、决策、学习和运动控制等方面不断迭代升J,性能显著提 升。2018年,本田因市场需求、业务调整等因素宣布停止ASIMO 的研发。 2020年软银旗下的D机器人技术公司波士顿动力出售给韩国现代汽车集 团,收购作价为11亿美元,估值相比2013年谷歌收购波士顿动力时的30亿美 元下降了约63%。然而,行业技术发展的脚步并未停滞。2022年,特斯拉推出 Optimus 机器人,引L了新一轮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热潮。与此同时,人工智能 的快速进步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
当前,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技术突破与场景验证的初J阶段,尚未形成 规模化商业应用格局。根据技术演进路径、市场需求图谱及政策支持力度综合 分析,我们认为,行业正加速迈入产业化临界点。

同时,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快速普及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, 一是BOM(Bill of Materials,物料清单)成本的下降速度令人形机器人定价更为亲民,二是人 机交互能力的J大提升(大模型的泛化能力飞跃提升) 。

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: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并举,进一步打开行业空间

我们认为,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,将复制其在新能源汽车L域对产 业链的推动作用,加速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迭代和技术发展,同时带来了显著的 降本能力。

技术突破:特斯拉的 Dojo 超J计算机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 提供了强大 的计算支持,显著提升了其感知、交互和决策能力,加速了技术成熟和 商业化进程。

成本控制:凭借其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复用,特斯拉大幅降低了人形机 器人的单机成本,为其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。

根据特斯拉的计划,2025年启动Optimus 试点生产,目标产量数千台,并计划 2026年产能提升至每月1万台,年产量达10万台J,未来目标把单价降至2 万美元以下。其量产计划直接推动了机器人产业链的优化,促使供应商加 速扩产,例如,行星滚柱丝杠企业新剑传动启动了年产100万台的扩产项目。 特斯拉的技术方案和应用场景被视为行业风向标,被众多厂商效仿,促进了整 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。同时,特斯拉的进入,提升了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 关注度,也引发了投资热潮。特斯拉计划将 Optimus 应用于工厂自动化,并逐 步拓展到家庭和工作场景,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, 行业发展方向也更为清晰。

 
上一篇   下一篇
 
返回顶部
  技术支持
  关于创泽
  隐私条款
咨询热线
 
销售咨询
4006-935-088 / 4006-937-088
 
客服热线
4008-128-728

版权所有 @ 创泽智能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
运营中心 / 北京市·清华科技园九号楼5层
生产中心 / 山东省日照市开发区太原路71